《卡門(Carmen)》的背後(之二)——編劇的過程

《卡門》的背後(之二)——編劇的過程
Carmen: The Librettists

作者:查德維克·傑金斯(Chadwick Jenkins)*

黎喜歌劇院(Opéra-Comique in Paris)自1860年代末開始就一直在尋求新的突破。喜歌劇——也是這座劇院的特色——曾蓬勃發展過,其形式多種多樣,其內容則充滿著反諷的機智,然而至19世紀中葉,由於過多依賴日益僵化的傳統創作手法,劇情模式老套而煽情,這類歌劇不免喪失趣味。巴黎喜歌劇院淪為一座“家庭劇院”,它安全、穩妥、卻也缺乏新意。為了將劇院從這一困境中解救出來,卡米勒·杜·樂寇(Camille Du Locle)於1869年上任成為劇院聯合總監之一,與因循守舊的阿道夫·德·盧文(Adophe de Leuven)搭檔共事。杜·樂寇著手尋找能使劇院重煥生機的作曲家,而其中就有喬治·比才(Georges Bizet)。

比才獲巴黎喜歌劇院委約創作的第一部作品是《札米列(Djamileh)》(1872)——一個發生在東方的故事,其細緻描述了一位奴婢女如何贏取國王的愛情。雖然這部獨幕歌劇既未獲樂評認可,亦無觀眾好評,但它的異域情調,正是杜·樂寇所喜歡的。於是,比才再度獲得委約。儘管有不少批評聲傳來,比才仍充滿自信,他曾寫道:“與名士們的意見相比,我更大的滿足在於,我已確切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條路。我知道我在做什麼。”

在敲定由比才作曲以及由路德維克·哈勒維(Ludovic Halévy)和亨利·梅哈克(Henri Meilhac)擔綱編劇之後,劇院總監德·盧文提出了三個創作主題,然而,比才均不同意,並執意要求改編梅里美(Mérimée)的短篇小說《卡門》。對主創們的意見,杜·樂寇未作過多反對(雖然他事後表示了悔意),但德·盧文的反應令人惶恐不安。據報導,當被告知這一選題計劃後,德·盧文曾大吼:“卡門!梅里美寫的卡門?她不是被她愛人給殺了嗎?……在喜歌劇院演?在這個家庭劇場、這個辦婚慶喜事的地方演?這會讓公眾會大打出手的。不行,不行,不可能。”編劇哈勒維於是保證,劇本版的卡門將是一個“柔軟,溫順的卡門”,他還承諾,會遵照傳統寫法,弱化因謀殺場景帶來的衝擊。德·盧文最後點頭同意了,但他仍然懇請道:“我祈求你,盡量不要讓女主角死。”然而,即便如此,他心裡上仍無法克服對《卡門》劇情的厭惡,這造成團隊關係緊張,直至最終導致他辭職而去。

亨利·梅哈克(Henri Meilhac, 1831-1897),歌劇《卡門》編劇之一。
路德維克·哈勒維(Ludovic Halévy, 1834-1908),歌劇《卡門》編劇之一。

哈勒維和梅哈克原本就是一對成功的編劇搭檔,常在一起創作歌舞小品(vaudeville)和輕歌劇(operetta),《卡門》之於他們,顯然是一樁撈外快的活計。依據喜歌劇的傳統,原版《卡門》中既有對白,也有歌曲——對白台詞由梅哈克主筆,歌曲唱詞則出自哈勒維之手。不過,大多數觀眾熟知的版本——即用宣敘調代替對白的版本——是比才去世後由友人厄內斯特·圭尧德(Ernest Guiraud)改編的。

關於《卡門》的創作,流傳下來可供研究的史料極少,這其中有兩個原因。一是主創團隊平日聯繫緊密,基本上不需要通過信件交流;二是比才及其家人(包括比才之妻堂兄、《卡門》編劇之一哈勒維在內)的信件和日記已被人精心破壞——有的整頁被撕掉,有的大段被塗黑。這一嚴審行為,動機成謎,但很可能與比才在此期間不穩定的婚姻狀況有關。

所幸主創們的努力化成了歌劇曲譜留存。若將《卡門》劇情與梅里美的小說相比,可以很容易判斷出改編原著時所作的修改,其中有一些明顯是為迎合喜歌劇觀眾的口味,譬如,卡門原本盜匪頭目的身份被降級成為普通團伙成員,以使她的罪行最小化;又譬如增添了米凱拉(Micaëla)這一喜歌劇中的定型角色(stock character)——即純潔無暇、天真無邪、總以家庭為重的正面角色,來反襯卡門放蕩的愛欲。

另一些改動可能出於舞台演繹的要求,但對故事理解亦有很大影響,如原著小說中,唐·荷塞(Don Jose)這個人物是在加入犯罪團伙之後登場的,但在歌劇中我們能親眼目睹他走向敗壞的過程。此外,梅里美小說中的敘事者也被刪除,這等於拿掉了小說的多層敘事框架。主人公卡門因此更近一步,她的性格——更重要的是——她的嗓音,成為整齣劇的中心焦點。在除掉敘述者旁白及其帶來的距離感之後,慾念洶湧的卡門,其形象更凸露,亦更具危險性。

【翻譯:譚譚(譚爍)


相關閱讀

《卡門》的背後(之一)——比才的創作 
《卡門》的背後(之三)——喜歌劇的傳統 
《卡門》的背後(之四)——異域情調


*作者查德維克·傑金斯(Chadwick Jenkins)目前為紐約城市大學助理教授。本篇選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音樂人文學之“歌劇計劃”,英文原文可點擊此處閱覽。


© 譚譚演譯
用內容,成就觀眾的你、藝術的真、票房的喜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