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幅遠觀崑曲的畫

kunqu opera
© ifeng.com

一幅遠觀崑曲的畫

作者:譚譚(譚爍)

“彭澤孤舟一賦歸,高云無盡恰低飛。
燒丹縱辱金還是,抵鵲徒誇玉已非。
便覺風塵隨老大,那堪煙景入清微?
春深小院啼鶯午,殘夢香銷半掩扉。 ”

1598年春,湯顯祖吟此《初歸》,還鄉臨川。他捨棄了官職,得獲的是當年七夕《牡丹亭》的完稿和上演。

同一年,遠在意大利的學者們為複興古希臘戲劇而創作的《達芙妮(Dafne)》也與觀眾見面,無意中,成為西方歌劇的起源……

《牡丹亭》和《達芙妮》相提並論,或許可以成為炫耀中華文明的又一資本——畢竟,當歌劇(戲曲)在中國達到巔峰之際,在西方才剛剛萌芽。然而將歷史拉長來看,這兩部在東西半球同年誕生的作品,可視為兩大文明盛衰易位的徵兆,因為巔峰過後,總會伴隨著無奈的沒落,而經歷文藝復興後的萌芽,正迎來生機……

此後的歷史,也證明了這一點。當1840年英軍把砲艦開進珠江、佔領香港、撕開五個口岸通商、奪回虎門銷毀的鴉片菸錢時,他們眼中的意義,不僅是維護了商貿秩序和國際法尊嚴,還有“文明”的勝利。1

崑曲風靡的那兩百年(16世紀晚期~18世紀晚期),實為中華文明的夕照,在滿清步入衰亡的19世紀,這一唯美唱腔便日趨式微了。受崑曲影響而生的京劇,在清末興盛起來,可那果真是中國表演藝術發展至極的盛,還是滿清宗室、府邸世家在亡國陰霾下選擇的一種逃避……

“辛亥革命後,內府宮監及樂工猶存,當時許多戲劇內行呼籲民國搶救,使樂器、樂譜不至失傳。當時政府因財政困難,又無留意此事之人,後遂人、器並皆泯滅,不可得矣。”從《金啟孮談北京的滿族》這段可以看出,清朝剛一覆亡,宮廷戲學也一併無存(注:金啟孮為乾隆第八代嫡孫,女真學、滿學與清史專家),而隨後掀起的新文化運動,也對“舊劇”進行了頗為偏激的批判……

政權更迭,總會給戲曲帶來顛覆性衝擊,這似乎是擺脫不掉的輪迴。傳統京戲在民國間歇中的繁榮,可能更多的是得益於“皇權崩潰之後,政治因素對文化娛樂的滲透力減弱,為京劇凸顯娛樂性、更加商業化創造了條件”2。1951年,新中國成立後不久,即發動了以“改戲、改人、改制”為主要內容的全國性戲曲改革運動……

如此,南戲隨宋而亡、雜劇隨元而亡,恐怕也是歷史的必然。崑曲歷經明清兩朝、民國烽火、文革噤聲之後,依然續下“火種”,不能不說是令人驚喜的意外,而面對這一“意外”,如何保護傳承,卻無先例可循……奉之於高堂,可能不太現實——與歐洲、日本等國對待民族傳統文化的態度相比,中國似乎存在著天然差異;希冀由民間推動發展,可能性也微乎其微——2014年崑曲電影《紅樓夢》在摩納哥國際電影節獲最佳影片、最佳原創音樂和最佳服裝造型三項大獎,然而,次年在國內公映時票房慘淡,“甚至出現了還沒上映就已被影院’下線’的難堪”3

這一“難堪”,與其說是崑曲不合中國人口味,倒不如歸因於戲曲“生態”的不復存在。 2015年,北方崑曲劇院院長楊鳳一在接受《瞭望東方周刊》採訪時曾提出北昆要走“梅蘭芳模式”(她將其簡化為“藝術家+銀行家+宣傳推手”),其實,這就是民國時期形成的、適合中國國情的商演“生態”,即通過凸顯藝術家名聲以獲得贊助商親睞,同時利用戲迷的擁戴反過來推廣名聲。不過,舊時梨園名伶的名聲,可不止於表演的才華,還有他們被公眾認可的修為和被伶界稱頌的品德,因此這一“生態”恢復的前提,是要有德藝雙馨的藝人值得去推廣,而這樣的藝人,不可能被生造出來。此外,伶人的科班教育、堂會演出、文藝出版、名士參與創作和策劃等,也都是當時戲曲“生態”的一部分,如今一併恢復也很難……

在西方文化占主導的世界和在主流意識形態非傳統儒釋道的中國,“復興崑曲”不知算不算烏托邦式的空想——畢竟它生長的土壤,屬於過去的文明,但即便如此,依然有付諸行動的必要,因為它的價值——和有形的文物、古蹟一樣,足以托起每個中國人的靈魂,而且不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折損……

qianyi
2015年崑曲演員錢熠在美國斯波萊托藝術節(Spoleto Festival USA)表演獨幕歌劇《驚園(Paradise Interrupted)》。

1. “In the West, this was widely heralded as a triumph of commerce, international law, and ‘civilization.’”(The First Opium War, essay by Peter C. Perdue, MIT)
2.(《中國近代社會生活史 (1840-1949)》李長莉等著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15,p. 457)
3. (《滿眼荒唐事 一把辛酸淚》,北京青年報,2015.7.16)


© 譚譚演譯
用內容,成就觀眾的你、藝術的真、票房的喜


 主要參考文獻 (MAIN REFERENCES)

-《崑曲辭典(上冊)》(洪惟助 主編)
-《金啟孮談北京的滿族》(金啟孮 著,中華書局,2009)

-《伶人往事》(章诒和 著,湖南文艺出版社,2006)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